《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的成功举办,已让“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观念深入人心。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土壤中不同生物之间随机性和确定性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构成复杂的生物网络,共同影响着土壤生物的多功能性。因此,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表征,了解生物组成和分布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借助科技部东部农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普查项目,土壤生态实验室研究团队以江淮地区为核心,连续三年进行了区域大尺度下的土壤生物野外调查工作。
基于去年江西调查采样的成功经验,本次安徽省域的土壤生物多样性调查吸引了众多准研究生的积极报名,最终确定,每支采样队伍人数从去年的3-4人扩充为今年的4-5人。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采样成员谨记陈小云老师教诲的“布点均匀、间距有效、采集规范、记录完整”十六字方针,奔波在14万平方公里的八皖大地上,足迹遍及44个市县,涵盖了农田、果园及林地等不同类型土壤,共计660个采样点(图1)。
图 1. 调查路线和要求
在当地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和配合下,生态“守护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安徽城市、乡村和田野的各个角落(图2)。从郁郁葱葱的农田,到香飘四溢的果园,再到苍劲挺拔的林地,大家不畏酷暑,工作热情饱满,风雨无阻、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圆满地完成了采样任务(图3和图4)。充实、欢乐的采样旅途,大家流下辛勤的汗水,在令人流连忘返的水墨徽派风光下,收获土壤的微观生物世界(图5)。
图 2. 调查参加人员合影
图 3. 烈日下的勇士
图 4. 艰难道路的开拓者
图 5. 风景如画
野外调查采样结束后,参与调查的同学精心制作PPT汇报了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科学问题,并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图6)。大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风雨同舟,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刘满强教授的充分肯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野外工作艰苦单调,但野外调查是生态“守护人”的专业知识基础,也是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提升。正如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我能作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和在观察和搜索事实上的勤勉。”
图 6. 调查人员PPT汇报节选
编辑:祁小旭
校对:吴迪
审核:徐莉